生活中,必然會有一些迎來送往的事情,需要你入戲或演戲。怎麼去理解呢?人在交往中,會不自覺地讓自己成為一個演員,遇傾心的就入戲,逢周旋的就演戲,僅此而已。
於人生來說,太入戲不好,容易負重和受傷;太演戲也不好,容易淺薄和圓滑。
合適的態度,是在用心者那裡,你做一個更用心的人,一心報一心;在帶著各種面具的演員那裡,你也要做一個出色的演員,以逢場作戲對逢場作戲。
人在年輕的時候,會排斥這些,以為人生大可不必如此苟且。年老的時候回看,苟且也必然是生活的一部分。因為這個世界不可能為你一個人而純粹,它是複雜的,你就簡單不起來。
當然了,你可以特立獨行,但這樣的結果,你會在這個世俗的世界顯得格格不入。格格不入是什麼意思呢?就是你會為此而混得灰頭土臉,四處碰壁。
也就是說,你敢任性,它就敢絕情。世俗世界不會以柔情似水,為你的特立獨行買單。
與他人往來,是人的社會性的一部分。人的社會性,決定你必然要活在人群中,必然要跟別人相往來,你不可能獨自活成一個星球。
人在猿猴的時候,就是群居的。從猿到人,社會性讓彼此的交往上升了一個新的層次,人與人的交往變得文明,有了超越動物性的美感。
一隻離群獨居的動物,是不會獨自活很久的。相同的,一個缺少他人幫助的人,也會喪失前行的拐杖和眼睛。
人終究是要處世的,積極入世比消極避世,更有意義。在愛和溫暖那裡,你可以看到他人於你的意義,在被需求和被重視那裡,可以看到自己於他人的價值。
每個人都是彼此的價值和意義,所以這個塵世就有了溫度。從某種意義上講,與人交往,與這個世界交流,會讓自己看到更廣闊的天地,進而獲得更多前行的路。